简单来讲,对于物流企业而言,可以通过供应链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价方法。在传统的主体资产信用基础上,增加交易信用和监管信用,形成新的竞争优势。” 上海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教授、常务副主任储雪俭对现代物流报记者说。
众所周知,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市场由银行主导,而目前,专业金融科技公司、供应链及物流企业也不断发力供应链金融。他们多数凭借自建平台的数据基础和软件强势进入供应链金融市场。
身份转变,从“受益者”到“从业者”
1、物流行业亟需金融助力。
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。如运输服务链上大多是小微的物流运输企业先行垫付了油费、路桥费等费用,业务完成后才能收到下游企业支付的运费。
这些小微物流企业的特点是“资产少”、“业务总量小”、“信用弱”,只有融资,才能助其快速做强做大。但是,这条链上“小微物流企业”的资信让银行不放心,缺少资产担保,没有可信赖业务证据,也就是说一般没有办法直接从银行贷到款。
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金融专业委员会估算,物流业仅运费垫资一项,每年就存在约6000亿元的融资需求,但这约6000亿元的融资需求中只有不到5%是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的。
可以看出,物流行业亟须借助金融行业的力量进行整合,才能实现结构性调整,焕发新活力。
2、平台巨头率先发现机遇。
“供应链的核心实质是商流、物流、资金流的整合。没有资金流,也就是金融,整个供应链的流动性会变差。只有资金流做好,供应链周转效率才会变好。”狮桥融资租赁副总裁司楠楠表示,金融的本质是资源配置能力,是指挥棒,合理的资金配置会让各个环节有序加强。
因此,这一市场机遇被一些商业巨头或者供应链企业所看到,随后他们推出很多如“汽车贷”和“车船融资租赁”等,服务于物流企业。而以阿里小贷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电商巨头,也分别依托大数据分析,向体系内的小供应商等相关企业提供存货抵押贷款服务。
但总体来说,这仍不能满足庞大物流市场的融资需求。
3、跨界金融,目的是“共赢”。
这些年来,运输企业、仓储企业、贸易企业都在转型做供应链管理,企业跨界经营一定是要做一些跟传统不一样的东西,就是要“创新”,而在跨界的领域中创新就是要形成“共赢”的局面。
对此,储雪俭的观点是,物流业务发展的推动力是“贸易”或者称之为“商流”,这样的贸易包括生产型贸易和市场型贸易,它们推动了我们物流业务的发展。因为有了贸易货物才会有流动,物流业务的发展又带动了“资金结算、融资”等金融业务。可以说,物流业务发展核心的力量是“金融”。
比如,全国企业的应收账款有30万亿,银行仅仅关注了大企业的3.7万亿,大量长尾巴的中、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却视而不见,因为小微物流企业的融资金额小,需求急,频率高,相对而言融资的成本就会高而融资的效率却很低。
但是,如果把这些小物流企业的碎片融资需求集约起来,市场就大的不得了。从目前物流企业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来看,主要的模式由质押融资、保理、代采购代购、出口退税等,在这些业务中物流公司主要充当“保管”作用,帮助委托方看好和运输相关的标的资产。
难点重重,消除信任“鸿沟”是前提
1、主要任务是搭建一座“银企桥”。
不可否认,银行和中小微物流运输企业之间之所以存在“隔阂”,正是因为他们二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。
那大型物流企业如果要做供应链金融,想必消除这一“鸿沟”就是其主要任务了。大家知道,物流公司在供应金融中的核心作用,就是帮助金融机构控制物权。前提就是取得金融机构信任。
“我认为运力融资其本质上还是信用融资,在融资企业‘主体信用’不够的时候,可以判断其‘交易信用’,只要判断出其业务是真实的、连续的,违约成本高,就可以对这类小微物流运输企业进行放贷。”储雪俭强调说。
需要银行对小微物流运输企业有充分的了解,小微物流运输企业要把物流业务的信息流程透明化,很重要的做法就是要搭建一座“银企桥”,把物流运输市场跟金融机构连接起来,把物流运输企业的业务信息跟银行所需的资信信息进行联通,消除信息不对称。
2、做供应链金融还得“实力”说了算。
说起来简单,但物流企业从事供应链金融真的如此简单吗?
“当然不是,没有实力和信用的物流公司很难做好供应链金融。”深圳市禾嘉科技有限公司CEO姜庆对现代物流报记者说,通常上市公司和国企背景的物流公司具备这样的优势,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授信,而普通物流公司难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,除非自己有足够的资金来做担保,金融机构才能帮其配资,否则,依然难以打入供应链金融市场。
当然,如果物流企业自己自有资金实力雄厚,不需要银行配资那就另当别论了。总体来说,“财力”是主导。
像顺丰,德邦推出的供应链金融,多数业务就质押融资,客户把货放在他们仓库里,100万货值给他60万的贷款,同时货主方要发货,必须用他们的物流,所以很多小物流公司干不了。姜庆举例说。据了解,目前顺丰的供应链金融主要通过三个产品来实现,即仓储融资、顺丰保理、订单融资。
另外,姜庆介绍像顺丰、德邦、日日顺这样的网络型物流公司,做供应金融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客户优势,网店多接触客户多,发展就更容易。
控得住“风险”,才是硬道理
风控是供应链金融大戏不变的“主角”。
抗风险能力是检验企业供应链金融成败的最关键点。
对此,储雪俭认为,供应链金融也好、物流金融也好核心是信用,包括从主体信用到交易信用到监管信用。这里面交易信用反映的物流运输贸易的真实性,运输业务的高违约成本是小微物流企业资信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。
而物流企业做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关键要素主要有四大方面:
首先,运输贸易的真假性,是“真运”还是“假运”。其次,数据资产的价值化,要看融资方运输历史数据的连续性和趋势性,是否有收到款、是否是盈利。第三,融资偿还的自偿性,他一定是用这笔业务里面赚的钱还你的这笔业务贷款。第四,管理的专业性,即运力供应链金融要“可视”、“可追”、“可控”。
“整个运输链我们要看到,运输链上的单证是可追溯的,所有的过程轨迹能够追得到,现在用的物联网技术手段都已经非常的成熟,关键是追得上,还有所产生的风险必须要可控。”储雪俭表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