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,成渝城市群被定位为全国城际交通四大城市群之一。到现在为止,“十纵十横”已有五条纵向通道和两条横向通道交汇于此。在全国人大代表、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看来,四川提出“四向拓展、全域开放”,正为两地交通互联互通能级的提升带来新的契机。
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杨欢
“成渝交通一体化还可以再快一点。”在今年两会中,全国人大代表、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提出了一则“关于加快成渝经济区交通一体化发展”的议案。
2014年,成渝城市群被定位为全国城际交通四大城市群之一。到现在为止,“十纵十横”已有五条纵向通道和两条横向通道交汇于此。在她看来,四川提出“四向拓展、全域开放”,正为两地交通互联互通能级的提升带来新的契机。
“现在,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级,通过‘规划一体化’推进交通一体化。”罗霞指出,“建议交通运输部联合四川、重庆两省市研究制定《成渝经济区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》,重点推进跨省铁路、高速公路路线对接,实现规划‘一张图’。”
推进四川交通向沿江、沿海连通
“成渝交通一体化已提出多年,但仍存在发展短板:区域交通规划统筹对接不够;部分重要通道仍存在瓶颈制约;两地枢纽之间未形成有效协作;一体化管理协作机制尚不健全。”罗霞对记者如是介绍。
事实上,在成渝相向发展过程中,解决机制问题一直是努力的方向。一个例子是,提升成渝两市的联通性,涉及到更多中间城市能级的提升,以形成连接两地的支点。
“要实现真正的一体化,不只是成都与重庆两座城市的事。”罗霞如是表示,她思考的是,能否在规划层面上让交通运输部牵头,两边在一张网上一起谋划?能否以多规合一的方式推进?
罗霞注意到,四川提出的“四向拓展、全域开放”政策,恰是两地交通一体化提档升级的机遇。在她看来,四川需要通过搭建更多的交通合作机制,打破内陆限制,向沿江、沿海地区连通。
在她的建议中,四川多个领域的枢纽被纳入统筹当中。“在航空领域,川渝两地有多个机场;在水运领域,四川有泸州、宜宾两港,重庆有万州港。现在两边分开都是在规划运营,可以探索一体化发展的方式。”
在统筹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干支衔接上,罗霞提出的一种思路是,可以共同打造“达州-万州-长三角”铁公水多式联运物流体系,将达州—万州港新通道联合申请国家重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。
“这需要提高航道的等级,需要解决资金问题。”罗霞指出,“我也建议国家继续在政策、资金等方面加大对成渝经济区交通一体化建设的支持力度,鼓励两省市突破行政区划,统筹投融资与建设、运营、管理关系,探索建立促进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合作机制,研究并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模式,鼓励开发型金融机构发挥引领作用。”
以服务推动成渝两市同城化
成渝经济区的建设首先是交通一体化,而交通一体化的另一个层面则是实现两地同城化。交通连接度的提升,需要最终反应在两地市民交通便利感的提升上。
生在重庆,生活在成都,罗霞对两市的连通感触颇深。“现在,两市交通已经很便利了,高铁开通后,两市来往更加方便。但在同城化的过程中,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,比如,公交还没有实现同城化。”
在她看来,可以通过服务机制的建立反过来推动交通连接性,从而真正实现两市高品质交通享受,这包括更为快速、便利的交通。
记者注意到,在她的议案中,提到诸多举措,比如,推动两地客运联网售票一体化;完善城市候机楼的功能,推动异地候机服务行李直挂、安检互认;积极推动公交“一卡通”,努力实现两地公共交通、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。
“包括大数据在内的新科技,都能被用于交通领域的提升。”罗霞指出,“比如,可以推进异地的同城化结算。”
而在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上,她也建议,可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、集装箱铁水联运,积极推行跨区域、跨方式货运“一单制”,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。加强两地之间的沟通与协作,共同制定区域物流政策,为物流一体化提供保障。建设区域物流信息平台,实现跨区域跨方式的物流公共信息共享。
“通过这些方式,我觉得两地交通一体化的速度还可以再快一些。”罗霞说道。